繡訊 | 湘繡也可以很摩登!這只“火烈鳥”來自中華老字號
本文為原創文章,轉自 世界技能博物館 公眾號,已獲轉發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微信號:shxiaozhushou)

湘繡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起源于湖南民間刺繡,帶著濃厚鮮明的湘楚文化特色。如今湘繡“老字號”突破傳統刺繡的表達方式,引發了更多年輕人的共鳴......
文/余柯
在國潮風盛行的當下,讓傳統技藝“出圈”,從而獲得年輕一代的關注和喜愛,是很多非遺傳承人都想完成的“課題”。
從世界技能博物館最新收藏的湘繡作品《烈焰火球》中,或許我們可以看見“中華老字號”湖南省湘繡研究所對這個“課題”的思考和解答。
《烈焰火球》
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湘繡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至今已擁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湘繡主要以絲綢為底料,以中國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畫為主要題材,劈絲精細,形態生動逼真,風格大氣豪放,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
湖南省湘繡研究所捐贈的湘繡雙面繡擺件《烈焰火球》長40cm、寬30cm,以透明的真絲雙面繡為底料,繡面為火烈鳥的形象,由80后湘繡非遺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文創開發獨立執行人夏艷設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湘繡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成新湘,高級工藝美術師辜金華共同繡成。
夏艷
這幅曾在2018年獲得“行走的非遺”中國刺繡創新作品大賽銀獎的作品,從題材到刺繡工藝再到裝潢方式,都突破了傳統刺繡的表現形式。
作品設計師夏艷表示,“當初設計的時候,就是想跟傳統的湘繡進行一個對比,因此和簡約、時尚、輕快的現代家居風格進行了融合,能夠給空間帶來愉悅感。”
《烈焰火球》細節圖
首先從題材上來說,不同于傳統湘繡較常見的老虎、鶴、鳳凰等,夏艷別出心裁地選擇了“火烈鳥”的形象。
“這只色彩斑斕的火烈鳥背后,其實有個美麗的傳說。據說羽毛豐滿后,火烈鳥會一直往南飛,為的就是在南焰山用天火點燃自己的羽毛,再把火種帶回樓蘭古國。最后,它將在天翼山化為灰燼。因此,火烈鳥被樓蘭古國的人們視為王的保護神”。
夏艷介紹說,這是自己的創作靈感來源,也是作品取名“烈焰火球”的原因。
“這幅作品的刺繡重點就在于展現火烈鳥的活力、張力。”為了讓火烈鳥更生動、更有立體感,兩位湘繡大師針對不同的部位,采用了不同的針法來進行表現,比如用游針、摻針表現火烈鳥嘴部的硬度和質感;用小交叉針的靈活針路自然呈現造型形態,而非傳統線條勾勒形成。



成新湘及其代表作雙面異繡《花木蘭》
同時,2位湘繡大師對夏艷的畫稿進行了“二次創作”,以高超的刺繡技能表現出了火烈鳥的豐富色彩,真正地將傳統技藝融入到了現代的語境之中。
“這幅作品色彩非常多,面積也很小,所以在混色的時候,針線非常短。繡娘繡一兩針就要換一個顏色,繡線最細用到了半絲,精度極高,最終形成了點彩效果,很有時尚感。”——夏艷
除了特別的畫稿和針法外,裝飾“火烈鳥”的組合框也令人眼前一亮。從框架的形狀來說,“外層的方形框代表的是‘地之泰’,里層的圓形框則是‘天之行’。天地合二為一,簡約的現代風格中蘊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更別具一格的是,框架采用了防潮防塵納米技術取代傳統的玻璃鏡框,讓火烈鳥“觸手可及”。

辜金華
據介紹,這個名為“破曉”的無鏡面“畫中畫”組合框,打破了湘繡傳統雕花鏡框式組合座架,還在2018年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外觀專利。
當提到為什么湖南省湘繡研究所選擇將這副創新之作捐贈給世界技能博物館時,夏艷表示,“世界技能博物館的主要人群是青少年,一副將‘三絲五色奪天巧’的湘繡跟現代人的生活、審美、情趣相互契合起來的新湘繡作品,可能比傳統湘繡作品,更能引起年輕一代人的共鳴。”

辜金華代表作《龍魄》
而這也是畢業于湖南省師范大學中國畫專業的新生代湘繡傳承人夏艷,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兒——用全新的表現形式把湘繡展現給大眾,讓更多的青年人了解它、接受它、喜愛它。
除了《烈焰火球》,夏艷還創作了一系列廣受喜愛的作品和文創產品,如:
以馬王堆出土文物長壽繡和乘云繡為靈感創作的《龍騰鳳逸》;
獲首屆“紫禁城”杯中華老字號文化創意大賽銅獎的創意文化衍生品《如意》項鏈;
獲第一屆“馬欄山杯”文創設計大賽文化旅游組金獎的湘繡文創產品《鳳儀》飾品系列。


夏艷代表作《龍騰鳳逸》
接下來,她也將繼續挖掘湘繡的文化內涵,創作出更多符合現代年輕人審美的作品,讓湘繡越來越“出圈”。她期待著她創作的這只“火烈鳥”,能在世界技能博物館,點燃世界各國青少年對湘繡的熱情。
展品提供人寄語
希望展品給青少年帶來……希望這幅將傳統技藝植入當代語境的作品能讓青少年感受到湘繡的魅力,讓非遺永葆活力。——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國勞模、輕工大國工匠 成新湘
對世界技能博物館的寄語是......
保護傳承非遺文化,愿華夏五千年的瑰寶永久流傳,祝愿世界技能博物館越來越好!——湖南省湘繡研究所有限公司
內容轉自:世界技能博物館 公眾號